• <tbody id="hxuuj"></tbody>
    <menuitem id="hxuuj"><optgroup id="hxuuj"></optgroup></menuitem>
      1. <option id="hxuuj"><source id="hxuuj"><tr id="hxuuj"></tr></source></option>
        <nobr id="hxuuj"><optgroup id="hxuuj"><big id="hxuuj"></big></optgroup></nobr>

        <track id="hxuuj"><span id="hxuuj"></span></track>

          搜索 解放軍報

          老家的柿樹與紅薯

          來源:中國軍網-解放軍報 作者:曹文軍 責任編輯:劉秋麗
          2022-11-09 07:56:43

          老家的柿樹與紅薯

          ■曹文軍

          秋風乍起,桂子花開,梧桐葉黃,滿目秋光,但最惹眼的當數樓下鄰家的柿子樹。似有一盞盞紅色的小燈籠懸掛在枝頭,引得我癡癡地凝望許久。

          樓下的柿子樹從掛上青澀的果子,我便開始關注著它的成長。繁茂的綠葉中,一個個像調皮的孩子躲躲閃閃,偶爾風掠過,才稍稍露出個笑臉。隨著夏日漸行漸遠,青澀的果子也漸漸長大,從碧青變成了淡黃色,又漸漸變成橘黃色和火紅色,不斷變化的色彩使我生出了許多期待??傆胁恢镍B兒在枝頭“嘰嘰喳喳”地叫喚,這些鳥或大或小,或白或黑,有的靜立枝頭,有的奔走相告。這段時間,每天清晨,我一拉開窗簾,映入眼簾的便是那紅紅的小燈籠。朝陽斜斜射在上面,那表面似有一層光暈,紅得晃你的眼,一天的好心情便從柿子開始。

          這讓我想起了故鄉的柿樹。在我少年時代,老家宅前栽有兩棵柿樹。每天放學回來,我總愛到柿子樹下看書寫作業,直到天色漸黑,實在看不清書本上的字才移回室內。因為愛讀書,語文這門課,我似乎從不用多花費功夫,每次考試都在班級名列前茅,作文也是一路凱歌。但在高中時,我卻因寫柿樹造成了一次誤會。

          那是教我語文的封老師第一次布置寫作文,我就寫了一篇與柿子樹有關的。文章的構思模仿魯迅先生《秋夜》那篇文章,開頭便是:“我家屋前有兩棵樹,一棵是柿子樹,還有一棵也是柿子樹……”作文批改下來后,我悄悄打開看得了多少分?只見一個刺眼的“58分”赫然在目,那是我從上學寫作文以來得到的最低分數。我頓感心跳加快,臉上發燙。整個一堂語文課,盡管封老師仍講得抑揚頓挫,但我卻恍恍惚惚的。放學后,我拿著作文本,悄悄敲開封老師的辦公室門。封老師聽我結結巴巴地說明來意后,就當場出了一個題目,讓我現場寫。我打好提綱,略加思索便一揮而就,寫完時天色已晚。我交完作文帶著一肚子氣回到宿舍,心頭上火,拿起一只柿子就咬,全不顧那柿子沒有熟透。吃了幾口才覺得嗓子舌頭隱隱開始不舒服,一氣之下,就將那剩下柿子扔得老遠老遠。

          乍暖還寒,梧桐更兼細雨,雨后的空氣格外清新。第二天語文課上,耳邊又傳來封老師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話。他語調依然平緩:“我在課前說一件事,上次布置了一篇作文讓大家回去寫,有一位同學的文章,我在批閱時以為是抄襲哪個作文選上的,所以給了個不及格的分數并給予了批評,后來這位同學主動來找我,我當場命題讓他寫了一篇,我仔細閱讀了第二篇后,才知道錯怪了他,為此我向他道歉!”我一聽趕緊低下頭,臉上又不自然地發燙,教室里同學已開始議論紛紛,目光到處在搜尋。封老師將我那篇柿子樹的作文在班上當場朗讀起來,我恨不得將頭埋到課本里。同桌見我如此模樣,胳膊肘搗了我一下:“是不是你呀?”我本就緊張,坐在凳子邊沿上,加之他用力過猛,我整個人一下子跌倒在地。我坐在地上,淚水悄悄地滑下來。我知道,流淚絕不是因為突然摔倒的疼痛……

          那次誤會之后,我經常進出封老師的辦公室。在他的鼓勵和指點下,我的作文經常出現在學校黑板報上,有時還被作為范文貼在櫥窗里。每每只有在天黑無人時,我才悄悄溜到那兒,借著路燈,瞅上一眼,然后洋溢著滿心的喜悅去上晚自習。畢業后,我總記得封老師那抑揚頓挫的聲調和臨別時的囑咐:“人不吃飯會餓得慌,人不讀書會浮得很!”

          “你又在看柿子??!”妻子的話將我從記憶中拉了回來,“是啊,樹上只剩下三只柿子啦?!薄跋氤栽蹅兙突靥死霞野??!逼拮影参康?。

          還沒有到老家,一股熟悉的谷香飄然而來,年邁的母親正翻曬著稻子。我接過翻耙,一邊翻稻一邊和母親嘮叨著收成,農家的秋色屬于收獲的季節。母親看著那棵柿樹,說:“柿子紅了,走時帶幾個回去,家里長的,知道你從小就喜歡吃……”

          臨走時,我拎著沉沉的一袋柿子上了車?;剞D頭來,母親仍站在巷子里張望,秋風拂起她額前的白發,背后的柿子正火一樣在秋陽下燃燒。

          陽臺花盆中冒出兩棵藤蔓綠葉植物,妻子一臉疑惑地問我:“難道這就是紅薯藤?”我笑著說:“過段時間將嫩莖摘下來,可以炒一盤蔬菜吃?!鄙显?,妻子從菜場買回一些紅薯放在紙盒里,一段時間后就發芽了。于是我將它埋在花盆中,澆了點水,現在竟長出了藤蔓。

          “真的能炒著吃?”妻子少時在城里長大,不諳農事,所以有點半信半疑?!爱斎荒?!”我肯定地說。她不知道,紅薯幾乎陪伴著我一起長大。

          紅薯在我們農村一般稱作山芋,北方大都叫地瓜。在20世紀七十年代的農村,紅薯成為我家的主食。我的老家在通揚河以南,屬于沙土地帶,以種玉米紅薯花生小麥為主?!霸巴疗碌貛讐?,披蓑帶笠谷雨種”,說的就是在谷雨時節栽紅薯。栽紅薯苗很有講究,一般呈三角形不對稱地栽。如果對稱栽,將來泥土下難以有空間多結紅薯。這個道理有點像人與人之間也要有點距離才會產生美感一樣。

          到了盛夏,整個壟上是一片綠油油的,這時候就需要剪去紅薯藤。一來藤爬得太長,肥力全用在莖葉上,根部則結不了幾只紅薯;二來紅薯藤上的莖葉可以摘下來炒著吃,成為農戶人家桌上的菜。剩下的藤葉則用鍘刀切碎,變成豬飼料。農家人的精打細算使得紅薯渾身是寶,簡直沒有浪費的地方。

          經過日曬雨淋,到了夏末秋初時,紅薯藤漸稀漸枯,田壟上時時出現裂紋,性急的紅薯則悄然從土里探出頭來。當時栽是一根小苗,現在收獲時一根藤少的結七八只,多的結十多只。由于紅薯結得多,父親就去跟別人學會了用紅薯做粉絲。先將紅薯和水磨成漿,后用紗布濾去渣,漿沉淀在缸里,再上鍋蒸成粉塊,刨出粉絲,最后將粉絲一串串晾在竹竿上曬干。這貌似簡單的過程,其實很復雜也很辛苦。到了冬季農閑時節,父親就用兩個大麻袋裝著粉絲,用自行車馱到集市上賣,這給全家又增添了額外的副業收入,同時為我們餐桌上增添了一道家常菜。

          到了冬天,母親則用靈巧的雙手將紅薯刨成片狀曬干,可以用來煮粥吃,平常還可以用咸菜炒紅薯條當做小菜。有時放學回來,中午飯尚未煮熟,而早晨幾碗稀飯早已讓我餓得饑腸轆轆,這時母親就會笑著從土灶里扒出幾只烤紅薯來,撕開外面的一層皮,一股熱騰騰的香氣撲面而來。如果是白瓤,則是粉粉的;如果是紅瓤,則是甜甜的,不管怎么樣,這些紅薯還是給我及時補充了能量。更奇妙的是,母親將做粉絲剩下的紅薯渣做成餅,里面包點菜,上鍋一蒸,我們就當菜包吃。母親閑時又將曬干的紅薯條放在鍋里炒一下,然后加一點糖水,那焦黃的紅薯干,嚼在嘴里脆脆的甜甜的,勝過今日孩子們吃的薯片百倍。

          極其普通的紅薯在父親手中變成掙錢養家的副業,在母親手中變成了可口香甜的美食,伴我們度過了那段時光。小小的紅薯,承載了我兒時太多的苦樂,小小的紅薯,也承載了父母太多的希冀。

          我再一次端詳起眼前的紅薯藤,想著來年將它剪下來栽插,會結好多紅薯嗎?

          亚洲性爱在线观看,亚洲性爱专区,亚洲性视频,亚洲性图
        1. <tbody id="hxuuj"></tbody>
          <menuitem id="hxuuj"><optgroup id="hxuuj"></optgroup></menuitem>
            1. <option id="hxuuj"><source id="hxuuj"><tr id="hxuuj"></tr></source></option>
              <nobr id="hxuuj"><optgroup id="hxuuj"><big id="hxuuj"></big></optgroup></nobr>

              <track id="hxuuj"><span id="hxuuj"></span></track>